2015-09-07

寫在2015年的自傳



「這篇自傳是我為推甄大學準備的,當時我執意報名一個科系的面試,可惜在第一階段以統測成績篩選時,因為一級分之差,與台北科技大學的文化事業發展系無緣。而我花了不少時間製作的備審資料也當然沒有送過去,就成了我自己的畢業紀念冊。日前跟朋友聊起升學之路,不免提及這篇前前後後修改超過五次的自傳,刪除重寫與微幅修改皆有。經朋友一問,我又精細的調整了語句,畢竟公開版得更得體一點。」


成長背景 — 貿易公司長大的孩子


我成長於一個商業氛圍濃厚的家庭,大人們談論的話題十之八九不離貿易,家中也常有外國貴客來訪,見他們以陌生的語言有條不紊地說起某項新產品應如何行銷到市場上,那堅定不移的眼神與架勢十足的姿態,總在無形之中影響了我,使我從小就對國與國之間的交流產生極大嚮往。無論是在交易方面,抑或是意識型態方面皆然,凡是和異國風情相關的事物,都能吸引我目光。猶記孩童時期,我最喜愛站在椅子上、望向辦公室一顆看似古典華麗的地球儀,左右旋轉著地球儀,彷彿天與地都被我隻手操控,由亞洲到南美洲,寰宇角落隨我跳躍。另外,也因為家人多半從商,深刻明白學習英語的重要性,願意在我未滿十歲的時候,就將我送到地方裡口碑卓越的補習班,讓我一邊研讀第二溝通媒介,一邊發現西式文化和本地風情的差異,藉此培養了多元且開闊的視野。

個人特質 — 打破框架從未主流過

很感謝身處英語補習班的日子,那所學問殿堂提供了許多優質的文化養料,老師鼓勵學生踴躍發表意見,即使想法天馬行空都無妨,同學們也不會因為誰的見解特別怪異而譏笑他,是一個頗能包容異己的讀書環境。正因為較早接觸西方教育的關係,我面對新奇的觀念和物品總是會很本色性的提出質疑,並試圖尋求解釋。排斥既定的框架的我,向來堅守自我中心,認為提升內在涵養多過外在形式。做事態度則力求完美,在能力所及內,不容許一絲差錯。當面對衝突與小摩擦時,責任心與自省能力促使,於我而言,找出解決之道是唯一途徑,極少抱持著坐視不管的心態。

求學過程 — 不務正業的商科學生

在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下,除了啟發我對商業往來的想像,亦改變了國中畢業後的升學抉擇,放棄就讀課業繁雜的普通高中,而換取進入商管群的門票。有幸成為松山家商國際貿易科的學生,日間跟著學校腳步學習專業課務,晚間則善用網路及圖書資源自立探討興趣所及的知識,例如人文地理學、存在主義、東亞流行文化等等。

高二時,我開始以筆為工具,嘗試撰寫電影觀後感,文章產量雖未算多,但時有電影公司的回應,也曾被國內導演分享。其後,我取得了臺灣網站「云閱讀」之投稿機會。也受到「幕迷影評」之邀,這個十分用心經營的平台,提供了大眾免費發表電影文章的機會,很榮幸自己能為新興成立且非常有發展潛力的網站盡一份心力。文章除了散見國內網站,我在香港的「輔仁媒體」亦有個作者專區,收錄自己較滿意的作品,我的書寫範圍不單有電影觀後感,還包括了專輯和書籍的評論,以及我對社會時事的見解。

鏡頭回放課內,花費近半年完成的專題製作<似是而非的城市工廠——巴黎米咖啡館>,我降低選用二手資料,採行實地訪問的方式與店主對談,擷取言談中的關鍵,自行寫成一份攸關咖啡館的報告。這份小論文的寫作模式較為有趣,似帶有記者採訪之口吻,有別於一般常見的類型。不過,雖然我參加的是商業類科的比賽,但隱藏在背後的、著重探討比例不下營利方面的,其實是由消費者內心出發之感受的部分,例如咖啡館的裝潢藝術、點播的音樂與食材原料的選用,這些直接影響消費者觀感的環節,更像是我大幅切入的點。由此,我開始認真地思索,究竟我到底是不是披著商管外衣的人文至上者呢?抬頭看著書架上一堆又一疊的書,其中實以社會科學類書籍為大宗,而財經類的書籍卻只有寥寥幾本,平常從課堂上讀經濟算會計所獲得的快樂也不若那些艱深的人文學科。

入學動機 — 這條路走九遍都不夠

當我正打算從教課書中商管的領域臨陣脫逃時,我在圖書館尋獲一本用淺白文字寫成的文化研究書籍,第一次拜讀這本書,剛巧面臨我踏入影評圈子的第三個月,對於如何用文字來表達電影感想還有點陌生,也沒有特別的理論背景。於是乎,書中首篇「故事的元素」,便深深影響了我看待電影劇本、小說故事、人物設定的視角,更使我明白一項重要的觀念,並扭轉了自己多年以來看電影的習慣:看一部電影,不僅僅在探索導演或者編劇為我們帶來啟示,還可以藉由作品認識自我,讓它由單一方向的傳播工具轉變為與自身進行對話的媒體,進而把世代的智慧(劇本+我的觀影心得)透過故事(電影+我的文章)分享開來與傳承下去。這個道理雖看似簡單,但卻加深了我對影評書寫乃至文化研究的熱忱,未來,我將帶著這份誠摯的心一闖廣袤無邊的世界。

準備考試的每個周末,我搭上公車直行忠孝東路,就快接近補習班時,車上廣播器總會傳來「台北科技大學」的聲響,我望向窗外,告訴自己一定要搭公車往返夢寐以求的學校,這一條路,走九遍都不夠。


「考試前的幾個月,我想讀文化相關科系的欲望愈來愈強烈,科技大學中的第一志願是北科的文化事業發展系,這系是我推甄的唯一選擇,不過差了一級分,沒有機會進去。登記分發時,我按照類似的科系依序填下去,本以為今年分數變動幅度不易掌握而讀不到了,要繼續在商學院打混,最後錄取了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的文化創意產業系。

我相信遲來的結果更加美好,像我這種長期慣於處在熟悉環境的人,再這麼下去大概只會更折墮而已。我害怕停滯,每隔一段時間都想尋求突破,挑戰能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