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3

無法阻止魚游泳——最後的馬拉松


最後的馬拉松 / Sein letztes Rennen / Back on Track 
導演:Kilian Riedhof
主演:Dieter Hallervorden、Tatja Seibt
產地:德國
上映年度:2015年

《最後的馬拉松》聽起來像是人在風燭殘年時,進行的最後一場比賽,由此可以想見,本片是一部以白髮老人為題的電影,講述曾經在墨爾本奧運摘下金牌的馬拉松好手,希望再戰跑場的故事。收到這部電影的觀賞消息時,我猶豫了半晌,因為勵志片向來較少被我填寫在清單裡,或許跟我本身非為樂觀主義者有關吧~

然而,將本片全然定義為勵志電影實在有失公平,它雖催淚也富含人生哲理,但導演在劇情方面賦予其他值得探討的議題,讓電影增添了幾分厚度。


以主角Paul難以適應的德國「養老院」為例,眾所周知,德國的人口結構呈高齡化現象,當地政府如何推展各項社會福利政策便是當下重要的思考方向。透過電影,我們發現德國的養老院設施完備,周邊綠意盎然,看護和輔導專員也善盡職責——可惜他們只能按照既定的制度執行工作:帶領老人們上手工藝課、定時禱告唱詩歌,這些每日準時上演的活動,讓老人們按捺不住,深刻道出了德國養老院的利益與弊端:環境雖好,其中生活卻因過於規律而使人心生厭煩。



回到本片的主軸,如果有人跟你提起,一位年邁的老人即將參與馬拉松,你會怎麼看待呢?也許有些人會讚嘆不已,全力支持,認為有心追逐夢想何時都不遲;也許有人會錯愕萬分,鄙視無疑,認為一個上了年紀的人跟體力充沛的年輕運動家爭奪獎牌,簡直是自討苦吃。

大抵我選前者,並且給予他前進的力量,就像電影裡的那位男性輔導專員,從聽聞Paul打算參賽時的質疑,到實際與他較勁後的敬佩,再到正式比賽前的信任與誠摯的鼓勵。每個下定決心準備迎戰未來的夢想實踐者,過程之中總是會受到遺棄,但是他會將能力發揮到最大,將耐力擴張到極致,他會用所作所為來證明本身的能耐,凡事沒有不可能,最重要的態度正是:相信自己。

試著以一句英文諺語來概括《最後的馬拉松》,我覺得十分貼近我在手機APP上偶然見到的「Confidence in yourself is the first step on the road to succeed.」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而Paul在電影中的表現著實印證了這句話。另外,Paul形容他之於馬拉松,猶如魚和水的關係——倘若希望自己成為脫穎而出人物,還有個關鍵因素就是:展現自己的長才,在適合的舞台上發光發熱。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一直覺得飾演女兒的德國演員Heike Makatsch有點神似Emma Stone,帶著「被激勵了!」的心情走出戲院後,竟看到了Emma Stone主演新電影《Aloha》的海報。(不過我的焦點是Rachel McAdams,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